國產大豆價格未來一段時間將持續上漲
國家有哪些舉措確保市場平穩過渡
進入2019年,國際貿易環境影響,我國大豆價格持續上漲,尤其是南方大豆的價格,從3月份開始持續上漲,達到5%;東北大豆也在4月份加入到了上漲行列,進入5月份東北大豆的每斤價格漲幅達到了5—8分錢。
近年來,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,大豆需求快速增加,為了積極應對復雜國際貿易環境,我國采取政策、科技、投入等綜合措施振興國產大豆,擴大種植面積,提高單產水平,改善產品品質,延伸產業鏈條,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給,提升國產大豆自給水平,農業農村部決定從2019年起實施大豆振興計劃。提出國產大豆今年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, 2020年將達到1.4億畝。
那么,在即將迎來大豆的集中栽種期,大豆振興計劃究竟是什么,今年種植大豆的收益又會如何呢?
一、整體規劃,究竟怎么振興?
一是擴大面積。到2020年,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.4億畝。到2022年,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.5億畝,達到本世紀以來Z高水平。
二是提高單產。到2020年,全國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35公斤。到2022年,全國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40公斤,逐步縮小與世界大豆主產國的單產差距。
三是提升品質。到2020年,國產食用大豆蛋白質含量、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。到2022年,再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,達到或超過世界大豆主產國平均水平。
四是綠色發展。全國大豆化肥、農藥使用量保持負增長,到2020年化肥、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0%,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8%。到2022年化肥、農藥利用率穩定在40%以上,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%。
二、三大定位,提升自給自足水平。
一是發揮國產大豆優勢。適應居民飲食消費習慣,發揮我國非轉基因大豆、高蛋白大豆、菜用大豆優勢,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。
二是構建綠色種植制度。同步推進大豆恢復發展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發揮大豆茬口優勢,建立合理輪作制度。
三是提升大豆自給水平。在增加大豆供給能力的同時,推行低蛋白飼料配方,引導居民健康消費食用油。
力爭到2020年,大豆自給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;到2022年,大豆自給水平再提高1個百分點。
三、因地制宜,合理調整區域產業結構。
做大做強東北和黃淮海優勢產區,穩定西南間套作產區。東北春播區,繼續鞏固玉米非優勢區結構調整,適當調減低產低質低效和地下水超采區的水稻種植,擴大大豆生產,推行大豆與玉米等作物合理輪作。黃淮海夏播區,因地制宜推行麥豆兩熟輪作種植模式,將低質低效區玉米改種耐旱耐瘠薄的大豆,推廣高產、高白優質食用大豆品種。西南間套作區,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等間套作模式,發展優質食用大豆。
四、重點任務有哪些?
1、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。統籌安排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,按照總量穩定、結構優化的原則充分考慮平衡玉米大豆種植收益,合理確定玉米大豆具體補貼標準,充分調動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。
2、完善耕地輪作試點補助政策。穩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,適當調整實施區域。將東北地區輪作試點補助逐步退坡,將黃淮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納入試點范圍。2019年,東北地區第1批退出的500萬畝輪作面積,一部分安排在黃淮海地區,開展夏玉米改種夏大豆;另一部分安排在長江流域,開展水稻與油菜輪作。
3、加快大豆高標準農田建設。加快建設1億畝大豆生產保護區。將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向大豆生產保護區傾斜,改善大豆生產基礎條件,建成一批旱澇保收的大豆生產基地。特別是針對東北地區大豆播期易受旱影響出苗的問題,加強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建設,提高防災減災和穩產增產能力。
4、加大大豆良種繁育和推廣力度。實施大豆重大科研聯合攻關,加大大豆育種創新投入,加快培育高產高油高蛋白、耐密多抗宜機收的大豆新品種。爭取擴大大豆制種大縣獎勵范圍,開展品種提純復壯和原種擴繁。推動實施品種后獎勵政策,提升育種主體積極性。推進轉基因大豆新品硏發和產業化研究。
5、加快新成果新裝備推廣應用。組織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將大豆主產縣作為攻關主戰場,加快大豆新成果新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。依托基層農技推廣、新型聯業農民培育工程等項目,加強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和大豆種植大戶的技術培訓。
加大大豆耕種收等環節機具農機購置補貼力度,推廣先進適用大豆全程機械化技術及裝備,提升大豆生產科技水平。
6、開展大豆綠色高質高效行動。2019年,在東北黃淮海、西南地區,選擇30個大豆面積具有一定規模、產業基礎較好的縣,開展整建制大豆綠色高質高效行動,示范推廣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,重點推廣壟三栽、大壟密、窄行密植、麥后免耕覆秸精播、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等增產增效技術,實施農機農藝融合,創建縣大豆耕種收機械化率基本達到100%。在東北地區創建一批畝產過150公斤、黃淮海地區畝產過200公斤的大豆高產縣,在西南地區創建批玉米畝產過500公斤、大豆畝產過100公斤的“雙高產”典型縣。
五、了解完政策,行情會有什么變化?
目前,東北地區大豆價格暫時穩定,產區大豆價格居高不下,銷區對產區大豆價格的上漲多持觀望態度。截至5月30日,據中國糧油信息網數據,南方地區大豆現在Z高報價為2.55元/斤,出現在大豆質量較好的江蘇和山東地區,但因天氣漸漸炎熱,下游市場需求也比較薄弱,市場走貨緩慢。預計東北地區和南方大部分地區的大豆價格短期內會暫時穩定,山東、江蘇地區大豆價格還有0.05元/斤的上漲空間。
不僅如此,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國產大豆庫存余糧的走貨速度非常快。專家認為,貨源存貨較往年同期少,也是國產大豆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。
根據往年經驗,小麥全面夏收之前,國產大豆都會出現集中出售的情況,但是今年情況卻不一樣,在安徽,當地的小麥還沒有收割,庫存的國產大豆就基本賣完了,南方大豆處于有價無市狀態。這個因素將導致未來一段時間,大豆的價格還將保持上漲走勢。
2019年,國產大豆雖然還沒有實力和機會與進口大豆相抗衡。但是逐步提高自己的實力,而對于農民而言,在振興國產大豆的同時還能夠適當提高種植效益,也是極好的。 (摘自: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)
編者寄語:
大豆價格持續上漲,將直接影響到本行業生產企業利潤空間。怎樣度過當前困難時期,建議業內企業抱團取暖,采用集中采購方式共同應對。協會也將根據協會2019年主要工作要點關于“拓展行業內合格供應商范圍,在通過合格供應商推薦、評定的基礎上,多渠道、多項目、多品種拓展行業內合格供應商范圍,以此建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抱團取暖的戰略合作關系,規范操作,共享共贏,共同發展”的精神,做好促進工作,與本協會生產企業共渡難關。
(轉載自:上海市豆制品行業協會)